垂体瘤GH病友会

垂体瘤GH病友会

ChineseAssociationofPatientswithAcromegaly同病相怜守望相助

《糖尿病的管理》究竟是个“啥” 原创HeathBrothers内分泌前沿20...

2020-07-10
《糖尿病的管理》究竟是个“啥”
原创 Heath Brothers 内分泌前沿 2019-11-14
今天是世糖日,我们来说一说《糖尿病管理》,究竟是个'啥'
糖尿病的管理,究竟是个啥?
说到《糖尿病管理》,其中「管理」二个字,你值得斟酌一下,因为一说到这二个字,是不是有人觉得立刻高大上了。通常我们说到「管理」,那就一定是要解决冲突,平衡矛盾,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,合理分配,这样才谈得上管理,僻如管理公司,管理团队等等。那何谓「糖尿病的管理」,如果糖尿病管理,只是血糖高了降糖,血压高了降压,血脂高了降脂,这个就根本谈不上「管理」。因为但凡涉及到「管理」,解决的肯定不是这种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面多了加水,水多了加面这种简单操作。
根据我国最新流调数据显示: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15.8%,是不是吓坏了 😱 ,当然这个其实指的是总的糖尿病人群的达标率,并不是指治疗之后的达标率,否则那就太令人尴尬了。治疗之后的达标率:49%,似乎高了不少,可以让你情绪冷静不少。但其实这个数字……,你品,你细品🤓,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,HbA1C达标比例竟然都不足50%,这还只是这一项指标,这样想内分泌大夫应该也挺尴尬的吧,但我们不会承认,因为这可能是其他科室拖低了整体达标率。但是他们会怼你说:全院糖尿病的会诊,不都是你们看的吗,这个锅我们不背。那此情此景,你可能只有感叹一声:哎呀,人都学坏了啊。
从上面的数据,我们至少可以得出,糖尿病的管理不容易,那正如刚才所说,既然谈到管理,一定是要解决冲突,平衡矛盾,那糖尿病的管理,就不只是单纯降糖,降压,降脂,这个不叫管理。当然,你可能会说,糖尿病的矛盾,不就是血糖高,血压高,血脂高吗?那其实这个不叫矛盾,因为血糖高了,吃降糖药就好了嘛,血压高,吃降压药就好了嘛。而且现在药物种类很丰富,药企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。
对于糖尿病患者,真正的矛盾和冲突在于:社会身份和糖尿病身份之间矛盾。虽然合并症和用药也存在矛盾,但决不是主要矛盾,就不在此讨论了。作为糖尿病患者,大夫会告诉你需要:按时吃药,监测血糖,控制饮食,适当运动,定期复诊等,但同时作为一名社会成员,你的社会身份,需要你努力工作,需要你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奔波,尤其如果是一个中年男人,他还需要应酬,出差等等,你说的,他又何偿不懂,但此时的生活,就是一道一道坎,他根本停不下来。所以说:人到中年,农夫山泉,其实一点都不甜。对于每个人来说,时间总是有限的,花了时间做这个,就没有时间干那个,钱也是有限的,都说钱要花在刀刃上,而且我们面临的问题是:不是钱不够多,往往是刀刃太多。除此之外,精力,意志力也都是有限的,在一件事情上,消耗了太多的精力,意志力,就没有精力和意志力去干别的事情,人毕竟不是机器,不可能完全按照医嘱清单按部就班的完成。


img

这样看来,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把人看成一个系统,血糖是保持系统良好运行的关键。那何谓系统,系统一定中包括多个元素,并且相互关联,相互影响,形成一个个正反馈和负反馈。众所周知,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有包括使血糖升高的因素,亦有使血糖降低的因素,一味的强调按时吃药,严格控制饮食,多运动,多监测血糖,定期检查复诊是行不通的,僻如:你告诉病人:你得控制饮食,吃饭吃个七分饱就可以啦。病人可能会回怼你:大夫,你说的真对,确实应该吃个七分饱,我还得留着三分用来吃药呢。所以说,如何使系统中各个因素相互协调,最终形成降低血糖的正向反馈回路,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,这才是正道。这个需要你把患者当成一个完整的人,或者说当整一个系统去全盘考虑。所以糖尿病的管理并不容易啊,也难怪说:管理是一门艺术呢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指南越来越强调,以患者为中心,把患者纳入制定医疗决策,进行个体化治疗,因为医学解决不了‘人’的问题。
如何去看待:'药'的问题
除了'人'的问题,如何去看待‘药’的问题呢。从上面,我们可以看出,单纯降糖,降压,降脂,这个不叫管理。另外,指南中的降糖路径,也谈不上管理,尽管各大指南发布时,降糖路径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。在刚发布的2019版ESC/EASD糖尿病指南中,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变化,SGLT-2i和GLP-1RA一跃成为一线治疗选择,从治疗路径来看,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,采用「两条腿」走路的方式,分别为:未用药患者和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,并且不再拘泥于“以血糖为中心”的治疗理念,即在对于伴ASCVD或伴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T2DM患者中,可以不考虑是否有基线用药、不考虑血糖控制水平,直接使用SGLT2i或GLP-1RA,将其作为心血管保护性药物来使用,实现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同时兼具降糖作用。这体现了“以结局为导向”的药物治疗策略。相比以血糖为驱动的治疗策略,可以说颇具战略眼光。
这样看来,似乎这二个药要占据糖尿病药物的半壁江山啦,不可否认,这二个药物,在改善心血管结局方面的贡献,尤其是GLP-1周制剂,是最符合系统思维的一种给药方式(至于是哪一种周制剂,我不说你也应该懂😀),可以大大减少病人病人服药的次数,减少低血糖风险,提高病人依从性,是最有可能在糖尿病管理系统中形成降低血糖的正向反馈回路的,真真切切解决‘人’的问题。但如果就此说,GLP-1周制剂或者说SGLT-2i就是最好的降糖药物,这个显然就是有失偏颇的啦。
所谓最好的降糖药,这个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论断。为什么这么说,通常我们会听到有人说:A药比B药好,或者说:A药在降糖疗效上并没有优势等。一方面,这样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。因为作为一个降糖药,降糖疗效其实是必备素质,因为这个是决定你是否能上的了牌桌的关键,从各自RCT研究中都显示出不错的疗效,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,降糖效果其实谁也比谁强不了多少,因为想在高水平的领域脱颖而出,靠单点突破通常是行不通的,靠的都是综合实力。我举个例子,如博尔特跑的再快,他也不可能比第二名高出一大截,梅西再厉害,他射门也未必是最准的,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球员。如果从单个维度来比较,这个谁更有优势,很好比,因为头对头研究,比降糖咱就比降糖,比减重就比减重,这个谁强谁弱一目了然,但是通常人们在评价一个药物的时候,容易思路混乱,因为总是会揉在一块说,说降糖没有优势的时候,本能会把费用牵扯进去。评估一个药物有没有优势,永远都是多维度的,不是只有降糖一个维度。
一旦涉及到多维度的评价,就涉及到量化,就有主观的考量在里面,不同维度的比重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。每个病人状况不同,必然导致不同维度的比重不同。所以说评价一个药物是否‘好’,通常是一个主观问题,如果是主观问题,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。这个就像南方人爱吃甜豆腐脑,北方人爱吃咸豆腐脑,双方都觉得不可想象。所以对于降糖药的‘好和坏’,真的没什么可争论的,正所谓:事实有真假,观点无对错。理论上来说,其实任何问题要么就是客观题要么就是主观题,没有什么灰色地带,通常一个问题产生争论的原因,你会发现其实双方争论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问题。

标签:

手机网页 1 楼 | 2020-07-10 | 回复
0 +1
分享到
12345678w 12345678w
普通成员
800 0 0
浏览量 回复数 收到暖心

分类: 医生专家

只看楼主